8月21日,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湖南卫视、芒果TV、金鹰纪实卫视播出了最后一集。我以虔敬之心收看了湖南卫视的播出,尽管此前我曾三次审片,此时仍然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左宗棠“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的泣血遗折,长眠之地“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的楹联,罗家伦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当年是匈奴右臂,将来更是欧亚孔道”的歌词,无不令人深深感怀、感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热血行动,具有震撼人心的意义。
01
盛 况
《左宗棠收复新疆》播出以来,收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一致好评。截止8月22日,CSM数据显示,该片全媒体视听总时长破13亿分钟,受众达2.7亿人次;美兰德数据显示,相关网络热门内容超1.12亿次,累计覆盖网络用户2.73亿人次;蓝鹰融合影响力排行榜多次位列电视纪录片第一,美誉度最高达100;收获26个热搜,知乎评分9.1。芒果TV、腾讯、优酷同步热播,均居历史类纪录片第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联合早报、南洋商报、星岛日报等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学习强国每日滚动推荐。马大正、杨东梁、唐浩明、袁南生、赵立坚、金铁木等历史、外交、文艺领域专家发文点赞,认为该片是“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更难得的是,该片在网络舆论场引发热议,一大批网络博主、自媒体创作者纷纷下场,推荐、二创该片,称“看得热血沸腾”“感谢湖南卫视让我们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肯定湖南广电的勇气和魄力,有的甚至认为该片有“破冰”的意义。
02
缘 起
2023年下半年,在筹划2024年的重点创作时,我们萌发出为左宗棠拍一部纪录片的想法。左宗棠作为近代湖湘的杰出人物、清代中兴名臣的代表,其独特性格、传奇人生为人津津乐道。尽管中兴将帅“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并称,也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说,但相较于其他人物,左宗棠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英雄壮举更胜一筹,更加值得今人纪念。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前些年左宗棠的后半生成了一个禁忌,其收复新疆的事语焉不详,反映其生平功业的文艺作品难以出世。这样一种状况,与新时代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主流价值,显得格格不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特别是在抵御外侮、防止分裂、维护统一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为历史人物和历史题材的宣传与创作指明了方向,廓清了迷雾。
“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的铮铮誓言和煌煌功业,就是这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的一部分。作为在丧权辱国、风雨飘摇的晚清罕见地率领军民收回大片国土、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左宗棠,其事迹应该得以传播,其精神应该得以传承。基于此,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先后召开办公会、编委会、党委会,决定上马纪录片左宗棠项目,由集团(台)出品,金鹰纪实频道承制。三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从未动摇。
03
打 开
立项之后,怎么打开《左宗棠》这个题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左宗棠的一生,可写之处甚多,但我们坚定认为,该片要紧扣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其后规划台湾这个主题主线,充分展现他在抗击外敌入侵、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体现出湖湘文化的力量、湖南人的精神。左宗棠的青年时代和家庭生活,穿插其中。这既是突出主题的需要,也是规避风险的需要。总撰稿王登渤及撰稿滕飞、辛国强先生非常认可我们的意见。2023年11月,我们邀请王、滕来湖南召开《左宗棠》创作沟通会,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正式明确了创作方向和创作重点,并讨论了如何筑牢根基,把握尺度,防止走偏。从播出后社会各界特别是网友们的反响来看,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事实上,从收复新疆到督师闽浙,左宗棠的故事就已经足够丰富多彩、惊心动魄了。他在“海塞之争”中既重塞防又重海防,但力陈要优先塞防,促使朝廷决策西征,规复新疆;他周密布置,备足大战粮草弹药;他制订“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三年内迅速击溃阿古柏集团;他毅然决然,抬棺西征,促使沙俄归还伊犁;他“伏波据鞍、古稀出征”,维护台海安全;他多次上折,建言并促成新疆建省、台湾建省……这些对未来中国历史影响至深且远的事情,一个人哪怕只干了一件,也是了不起的,而左宗棠却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全干成了,难怪梁启超称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04
风 格
2020年以来,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湖南广电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拍摄了包括《中国》(全三季)《岳麓书院》《中国官箴》等多部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以写意化、虚拟化为主,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风格很不一样。王新建等主创团队有很高的艺术追求和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全片站在上帝视角,以故事化、剧情化方式,将收复新疆的史实层层铺陈,节节展开,将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金戈铁马、壮怀激烈展露无遗。一百多年前的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纪录片大多在甘肃、新疆实地拍摄,将漫漫黄沙、莽莽雪山尽收眼前,辅之以高级的AI制作,弥补实拍之不足。电影般的质感、超高清的画质,让人有大片的既视感。剧组穷搜博采,找到大量历史照片、馆藏奏折等资料原件,一一予以呈现,增添了全片的历史感、真实感。虽然是纪录片,但出场的主要演员有50位之多。他们的表演非常出彩,特别是左宗棠的扮演者魏大鸣,以纪录片特有的有形而无声的表演方式,演活了老成谋国、正气凛然的左宗棠,有形中见深厚功底,无声中显内心波澜。该片的解说深沉、厚重,元气充沛,情感浓郁,特别是最后一集对左公遗折的的解说和片尾的总结性阐述,具有一种洋洋乎如江河泻地、巍巍乎如高山曜日的沧桑感、英雄气。
05
鸣 谢
这部纪录片在台本创作、拍摄制作和后期修改中,得到上级机关、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指导、支持。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有关部门积极鼓励、具体指导;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列为重点扶持项目,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在拍摄和修改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提出了宝贵意见;长沙市、湘阴县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马大正、杨东梁等专家学者和左公后人在学术立场和史实把握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特别是社会各界的热情鼓励和加持,让我们深感吾道不孤、苦心不负,因而信心倍增。所有这些,都是这部纪录片得以成功的保证。正如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历史的机遇中完成的,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也得益于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它将激励我们创作推出更多更好弘扬主流价值、满足大众需求的作品。